教材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拓展教学活动,依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需要及学生的实质状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办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以下是智学网收拾的《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材范本(3篇)》有关资料,期望帮到您。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材范本
1、自学生字新词,理解“祖先的摇篮、遥远、苍苍茫茫、天长地久、污染、文明的起点、天然博物馆”等词汇包含的意思。
2、按需要预习课文,学习运用联系上下文和查找资料等办法、解决阅读中的问题;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课文内容,领会诗的情趣。
3、正确搭配词汇;能照样子学写句子;尝试选择场景或有特点的景物介绍“天然博物馆”
4、领会大自然的美好,增强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在感情朗读中,感受诗的意境,领会诗的意趣。
注意这首诗的诗行排列特征,领悟到含蓄隽永的韵味。
原始森林的图片
预习,自学课文。
1、正确朗读课文,自学生字,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词汇。
2、考虑:“祖先的摇篮”指的是什么?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3、提出疑问,做出标记。
1、揭示课题,预习反馈。
1、板书课题,齐读,说说“祖先的摇篮”在诗中指什么?
2、媒体出示:“原始森林”画面,理解“苍苍茫茫”的意思。
3、指名分节朗读诗歌,注意诗句的停顿,随机正音。
树阴、赛跑、污染、神圣
4、读了诗歌你获悉什么?有哪些疑问?
2、品读诗句,释疑感悟。
(一)学习第1节
1、携带问题轻声朗读:“祖先的摇篮”是哪种?
2、指名朗读、交流。(板书:一望无边)
(二)学习第2、3节,理解“美好”、“遥远的回忆”
1、自读,想像大家的祖先在原始森林中怎么样生活?(读后交流)
2、引读,理解“那回忆,多么美好,又多么遥远……”一句。
3、讨论交流。
4、有感情地朗读。
(三)学习第4节。
1、自读,考虑:为何说原始森林是“人类文明的起点”、“神圣的天然博物馆”?
2、讨论交流。(板书:文明的起点天然博物馆)
3、师生合作读最后一节,加深领会。
3、概括全文,情感升华。
1、联系全文,考虑讨论:如何才能使原始森林地久天长,永远不被污染呢?
2、交流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方法和手段。(板书:天长地久不被污染)
3、配乐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4、概括
4、展开想像,学习表达。
1、教导完成课后第3题。
2、教导讲述“介绍天然博物馆”
5、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并背诵。
2、完成课后训练题2。
6、板书设计:
美好、遥远的回忆
天长地久
5、祖先的摇篮文明的起点
(一望无边)
不被污染
天然博物馆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材范本
学习计划:1、会认9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领会春季的美景,体验投身到大自然怀抱中去的情趣。
3、热爱春季,想去观察、发现。
教学步骤:
1、课时
(一)古诗引入
出示古诗《早春》,老师范读或由会读的同学朗读,再说说早春的特征。
春季刚刚到来的时候,脚步轻轻,若隐若现,羞羞答答,躲躲藏藏。大家需要留神观察,才会发现春季的踪迹。当大家发现春季的时候,心里肯定会荡起一阵惊喜,体验到发现的快乐。让大家先读读课文,看看文中的小朋友在春季里发现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想方法记住生字。
2、在小组里由组长带领大伙学习自己不认识的生字,注意借用汉语拼音读准字音。
3、小组派代表汇报本组认识的生字,交流识字办法。
(三)再读课文,感知发现
自读或小组合作读课文,需要读正确,读流利。读后说说课文中的小朋友发现了什么。
(四)配乐朗读,读出感情
播放轻音乐,创造想象的环境。教师与学生一块的轻音乐声中朗读课文。
2、课时
1、朗读感悟课文。
1、交流自已课后找春季的状况。
2、你感受到“大家几个小孩”是怀着什么样的心情找春季的呢?再携带这个问题读“大家几个小孩,脱掉棉袄,冲出家门,奔向田野,去探寻春季”,领会作者急切、向往、激动的心情,感悟“冲出、奔向”等词汇。
3、你从“春季像个害臊的小女孩,遮遮掩掩,躲躲藏藏”这个句子中能领会到什么?结合我们的生活经验,自由说说初春的特征,从而领会课题中的“找”字,领会课文表达的发现的乐趣。
4、作者找到的春季是什么样的?携带这个问题反复读课文,从找春季的过程中感悟春季,领会找春季的乐趣,体验发现的快乐。领会课文语言的美感和蕴含其中的感情。
5、携带欣喜的心情读课文最后一段,领会找到春季的欣喜与激动。
2、教导写字,完成课后训练“找找说说”
1、重点教导“溪、摇、躲、解”四个字。注意提示和范写容易写错的笔画和部件。
2、采取同桌合作学习的形式,完成“找找说说”的训练。
3、选读课文,自主积累,训练背诵
1、展示读自己觉得最好看的的句子或段落,说说自己读后的领会。
2、选择自己喜欢的词汇、兔子、段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积累。可以读读背背,可以读读抄抄,也可以试着默写。然后让部分学生展示交流自己积累的词句或段落。
3、训练背诵课文。
4、迁移运用,拓展想象
1、画源于己在春季里的发现,然后写一句话。
2、齐唱《春季在哪儿》的歌曲,在想象中结束教学。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材范本
本课以诗歌的形式赞颂了雷锋同志的事迹,虽然雷锋同志离开了大家,但在大家的身边还有无数个雷锋出现。通过学习课文教育学生成为一名像雷锋一样助人为乐,对社会有帮的人。
在设计本课时,我着重学生感情的变化,通过三次讨论让学生领会自己对雷锋叔叔的崇敬之情。整堂课着重朗读,突出读的教导。另外,有关雷锋的事迹还有不少,这首诗歌对他的介绍也极少,所以,我在教学设计中,有意识地设计资料采集和交流环节,为学生更好地知道雷锋做筹备。
助人为乐是小学过生日常行为规范中要紧的一条,在日常,大家不断地教育学生关心他人、帮他人,但怎么样关心帮人却没固定的模式,这时大家把雷锋叔叔介绍给他们,无形中给了学生一把尺,为他们指明了方向。
1、认识课文中的12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读表达对雷锋叔叔的崇敬之情。并读出诗歌的步伐感。
3、通过知道雷锋的事迹培养学生成为助人为乐、关心他人的出色少先队员。
认识生字,并能在不一样的语言环境中运用。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表达对雷锋叔叔的敬爱之情。
录音、幻灯。
3课时。
1、课时
1、导入
1、出示雷锋照片及毛泽东主席书写的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介绍雷锋事迹。
2、交流资料(小组之间或同学之间交流),你还知晓哪些有关雷锋叔叔的故事?[让学生自己去知道雷锋、介绍雷锋]
3、谈谈你对雷锋叔叔有哪些印象?
4、今天这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同学习第6课《雷锋叔叔,你在哪儿》。(板书课题,学生依据题目质疑。)[培养质疑、解疑的能力]
2、依据识字规律,在课文中识字
1、自由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画出本课所要认识的生字,并借用注释或工具书学习生字。[从小培养用工具书的习惯]
3、同桌交流学习心得。并互相出句子词汇考查他们的学习状况。[培养合作交流的好习惯、培养合作意识]
4、用所认生字再读课文,需要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5、觉得给够把课文读流利的同学可以读给其他同学或老师听。
6、指名读课文。
3、在语言环境中识字
出示词汇,选择词汇后读句子。
锋利这把刀非常锋利,所以用的时候应该注意安全。
叔叔这个叔叔非常陌生,我没见过。
过去我过去在这所学校上过学。
泥泞由于刚下过雨,所以这条小路变得非常泥泞。
荆棘迈进虽然生活的路上布满荆棘,但我不害怕,我要勇敢地向前迈进。
花瓣秋季到了,花朵也慢慢地凋谢,只见一片片花瓣随风飘落下来。
晶莹他的脸上满是晶莹的泪水。
寻觅大家四处寻觅可帮小丽的好心人。
需要在其他人需要帮的时候,大家要准时伸出援助之手。
4、拓展识字
1、想一想你还有哪儿看到过他们?关于生字你还想告诉同学什么?
2、把你想到的和这个字有关的词汇或句子对你说身边的同学吧。
5、初读课文
在识字的基础上,流利地朗读课文。
2、课时
1、导入
1、谈一谈通过熟读课文之后,你对雷锋叔叔的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2、朗读
1、把你对雷锋叔叔的感情渗入到课文朗读中,用读体现出来。
2、指名读课文,学生评价,补充朗读。
3、师:请你在课文中找一找,雷锋叔叔到底在哪?
4、你能探寻一个合作伙伴,用问答的方法来完成这道题的回答吗?
5班级讨论:问的话怎么样问?答的话怎么样答?注:学生回答时可以发言评价,也可以现场教导或语言示范。[通过学生讨论,掌握朗读诗歌。]
6、学生自由练读后指名读。
7、分组读,比一比哪一组问得好,哪一组答得好。
8、通过朗读和学习,你对雷锋叔叔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和感受?[多角度、多层次、多办法地朗读,通过读领会诗人感情。]
3、观察诗歌规律,引导背诵
可以背诵的同学试着合上书背诵课文。
4、组织讨论,引发考虑
1、今天,陶陶和丫丫也来到了大家班,她们看到大伙学得热火朝天,也要加入,这不,她们给你们提了两个问题,大家来看一看吧。
(1)最后一句话的意思是呢?
(1)大家也去找一找身边的雷锋吧。
2、说一说身边的好人好事。
想一想:你将来要如何做?
3、组织学生形成互助小组、帮班级中有困难的小孩和学校中有困难的同学。
由互助小组发出倡议。
倡议书:倡议全校学生向雷锋叔叔学习,帮有困难的人。倡议爸爸妈妈一齐加入到学校的互助小组中,为了世界变得更美好贡献我们的力量。
5、作业
调查一下在你的同学中、学校里与你的亲戚中都有什么像雷锋一样助人为乐的人。
3、课时
1、社会实践
1、互助小组来到校外帮清扫清扫街道,到敬老院、孤儿院帮那些缺少生活自理能力的人。
2、向过路行人宣传帮其他人有哪些好处,让更多的人加好友到互助小组中。
3、制定互助小组的长期活动计划,规定各项活动时间。
2、课后深思
1、抓语文入门知识的学习,培养好的学习态度。
2、体现语文的人文性,并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通过实质行动教育学生怎么样成为一名关心他人、帮他人的好少年。
3、用小孩的行动来感染身边每个人,组织更多的人加入到这个有利社会的活动中,为净化社会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