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少家庭里,怎么样抚养孩子成了争论最多的话题。家的老人觉得,照着以往的经验婴幼儿教育就好了;而年轻的母亲则觉得,照着书上的办法婴幼儿教育最科学。那样两种不一样的婴幼儿教育观念,到底哪种是正确的呢?快来认识一下吧。
1.吃母乳不如吃奶粉?
老人觉得,孩子吃母乳吃到6个月就能了,后面母乳变稀没营养,不如给孩子吃奶粉。
母亲则觉得,母乳里的营养价值是相同的,不会有稀稠之分。母乳比奶粉有营养,给孩子喂到1岁以上最好。
正确看法:
婴儿的最好口粮就是母亲的母乳,不但安全有营养,还经济便宜。母乳间宽含有1000多种对孩子身体有益的营养价值,其中有400余种现在尚不可以被科技复制出来。配方奶中的营养价值一般在40|60种之间。世界卫生组织过去建议各位母亲,给孩子哺乳到6个月以上,假如条件允许,可以哺乳到孩子2岁。
2.越早吃辅食越好?
老人感觉,孩子吃辅食越早越好,如此身体才能发育的好!
母亲感觉,孩子吃母乳应该在6个月后添加辅食,太早加辅食孩子会过敏。
正确看法:
孩子4个月前,胃肠道的保护尚未发育成熟,提早吃辅食极易诱发食物过敏。世界卫生组织觉得孩子8个月后添加辅食是最好的选择。孩子吃辅食太早,太快、太多都是不好的,容易引起呕吐腹泻。给孩子添加辅食时要由少变多、由稀到稠,慢慢增加辅食的品种,渐渐让孩子吃上固体食物。
3.辅食需不需要放盐会让调味料?
老人觉得,辅食里不放盐就没味道不美味,而且吃盐能让孩子长劲。
母亲则觉得,辅食要维持清淡,最好别放盐和其他调料。
正确看法:
孩子在一岁内,辅食里不可以放盐和其他调料;一岁后可以少放一点点进行调味。孩子吃盐过多,就意味着孩子摄入了太多的钠元素。身体内太多的钠会使心脏和肾脏的代谢负担加重,甚至会危及孩子的生命安全。孩子从小就“重口味”,长大后非常难适应清淡饮食,这对身体健康非常不利,还会诱发高血压等疾病。